哈蘇週記:第7期 14 04 2012 - 20 04 2012 Commuters 通勤族 Reading nourishs your beauty 閱讀保美麗 Wheel pie stall 紅豆餅小攤 A sweet corner in downtown 鬧中取靜 A pig with a bowknot 路上遇見一隻豬 MRT station 捷運站 Flower of the city 木棉花季 The smell of coffee, the scent of books 書與咖啡 哪個香 A quiet afternoon with coffee and books 充滿咖啡語書香的午後 Fujifilm Reala100 台北影像沖掃 ...
【吃的北京】 就算我再怎麼不講究吃,身為華人,來到北京好像很難裝作沒有烤鴨這回事,事前當然也乖乖做好功課,決定遵照旅遊節目的推薦,捨棄大名鼎鼎的全聚德,選擇一家隱身在胡同之中的利群烤鴨店。要不是店家在附近牆上畫滿了鴨子,店面的外觀讓人難以相信這是一家遠近馳名的餐廳,店內空間不大,走道僅有一人寬,服務生與客人得彼此側身讓路才能行走,還有一個冰櫃掛滿了一隻隻脖子被吊得長長的鴨子,全店座無虛席。 我平時不太吃鴨肉,也談不上對鴨肉有無特別喜好,但我特別喜愛這樣裹著麵皮夾著大蔥沾著甜面醬包在一起的吃法。當天我與男友兩人成功完封了一隻鴨,以及一碗鴨架湯。我始終缺乏將味覺化為文字的能力,吃過的烤鴨也不多,無法對這家烤鴨店做甚麼評論,但牆面上滿滿掛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政商名流與老闆的合影,也就不差我一人的美言了。 曾經聽人說,在北京不只可以吃到全國各地方的料理,甚至還能吃到最道地的口味。一直以來,北京貴為一國之都,為了討好皇親國戚一張比一張刁的嘴,全國各地頂尖的大廚們匯集京城,就這麼把道地的家鄉味給端進了北京。走過了帝制時代,當今的商業社會中,大城市的外地移民多,自然也把各地方的飲食文化一起帶著來,再說,人潮即錢潮,有野心的商家自然也想在大城市佔有一席之地,市場形成最直接的評選機制,能夠屹立不搖的餐館勢必有過人之處。在北京吃遍各地方道地美食的說法自然也就不脛而走。 在北京,我買到了自從多年前的新疆行之後就念念不忘的馕。我其實根本分辨不出來還是不是記憶中的味道,但是再次吃到的滋味同樣讓我驚豔。我還吃到了四川的酸辣粉,我愛吃辣,這或許是我與正宗川菜「距離」最近的一次了,畢竟不是從便利商店買回來的「正宗川式」口味速食麵。每天早餐,我們都去旅館旁邊的一個小館子吃熱騰騰剛出爐的小籠包,口味平淡無奇,但正是這種平淡無奇打動了我,沒有值得特別描述口感的面皮也沒有值得描述口味的內餡,但是當小籠包在台灣已經成為一道指標性的美食之後,過多的光環讓我再也懶得去接近,因此對小籠包保留的最後印象已經不是味覺上的記憶,而是就與父親一起上包子饅頭店所共度的早餐時光。直到這次,我才又被勾起這久遠的、屬於童年的一個味道。 【喝的北京】 雖說這次前往北京並不是我第一次赴大陸旅遊,然而我卻從沒喝過大名鼎鼎的酸奶。原因很簡單,正是因為這兩個字所形成的味覺感受太具體,讓我遲遲不敢輕易嚐試,儘管我清楚地知道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優格。一抵達市區,就見著滿街都在賣「老北京酸奶」,男友想嚐鮮,便隨手買了一罐。北京街上賣的酸奶,大多是用一個個淺土色的瓷瓶裝著的,客人站在攤子前喝,喝完後得將瓶子還給店家,倒也環保。只是當時正值嚴冬,將這瓷製罐子擺放在外頭吹冷風,也算是天然的保鮮方式。我跟男友要來試喝了一口,沒想到這冰涼涼的酸奶喝起來竟然如此爽口,我的口舌大概是一下子不適應灌入口中的寒意而遲鈍了些,稍稍延遲了發酵類乳製品初入口中的酸味,反而只感受到嚥下了之後的回甘,似乎是帶著這麼一點蜂蜜的香甜,原來這些年我一直都誤解它了。後來我們只要經過有在賣的,就會買來喝,因為天氣太冷,所以總是兩人分著一瓶喝。 我們除了常在旅館附近的一家飲料舖買酸奶,也很常在那裏買豆漿。這家賣的豆漿相當特別,與一般熟悉的豆漿口味不同,想必是因為製作程序不同的緣故。一般豆漿應該都是將浸泡過後的黃豆磨碎,將豆渣濾掉的生漿加熱煮沸而得,而這家店舖賣的豆漿則是將煮熟的黃豆與熱水一同放入果汁機打碎,不經過濾就直接倒入杯子,所以喝起來反而像黃豆沙類的飲料,這樣的製作方式連同使得變化口味也變得相當省事,我有一日心血來潮點了杯花生豆漿,只見老闆只需要再多放入一份煮熟的花生到果汁機裡,馬上就變出另外一種口味來了。這樣製作出來的豆漿口味喝來濃稠,還有明顯的豆子香。店舖離旅館的距離不過十幾二十步的距離,我常常都是還沒走到旅館就已經喝掉大半杯。 至於大名鼎鼎的豆汁,決定留到遙遙無期的下次再說! (待續) ...
這張照片背後有個小故事。 我看到這隻鳥的時候,牠正站在路中間。狹窄的巷子裡,車子來來往往,駕駛們都盡可能地閃避,好別撞著牠。這時,來了一個小男孩,冒冒失失地跑向小鳥,伸出手想捉住牠好把牠救走。但是小鳥並不知道男孩的來意,便開始跑了起來,小鳥一直跑、男孩一直追。原來,這隻鳥飛不起來。就在小鳥為了躲避男孩的追逐,不知不覺地離開了馬路政中心,到了相較安全的路邊。男孩認為自己沒有親手救到牠,因此尷尬地笑了笑,一邊說自己沒有抓到小鳥,沒有救到牠。 男孩靦腆的笑容,讓我有點心疼他的難為情。很想跟他說:仁慈又勇敢的小孩,你已經救了牠。 ...
哈蘇週記:第6期 07 04 2012 - 13 04 2012 Spring has fallen. 散了一地的春 Wisteria 想念與紫藤花的初遇 Fish watching 賞魚 A bird who couldn't fly. 一隻飛不起來的鳥 A coffee shop which kept a tree 留住了一棵樹的咖啡館 Bicycle lane 腳踏車道 Digital nomad 數位遊牧 Fujifilm Provia 100F 全彩現象沖片。自行掃描 ...
哈蘇週記:第5期 31 03 2012 - 06 04 2012 Trace of the past. Liang, Shih-Chiu House. 時間的證明。台北市,梁實秋故居。 Someone likes him as I do. Taipei Public Library, Taipei City. 似乎有人也跟我一樣喜歡他。台北市,市圖。 After school. On Taipei MRT. 放學以後。台北市,捷運上。 Connecting. Tamsui, New Taipei City. 連繫。新北市,淡水。 City wanderers. Tamsui, New Taipei City. 城市遊俠。新北市,淡水。 Sunset upon River Tamsui. New Taipei City. 淡水暮色。新北市。 Fujifilm Provia 100F 全彩現象沖掃 ...
【啟程】 一如往常搭乘早班飛機的標準作業流程,清晨起床,梳洗,電話叫車,更衣,然後上路。通常我會希望遇到一位冷漠的司機,沒有矯情的寒暄,讓我可以一路睡到機場。如果真的遇到一位愛講話的司機,那麼最好他夠幽默,引起我與他對話的意願,才不至於落入又想睡又得應付回答的兩難狀況。 這次,我們遇到後者。這位司機個性直爽、聲音鏗鏘有力,有很多單獨旅遊的經驗,過去工作的關係,曾經在北京住過一段時間。他聽說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是北京,一路上分享了他自己的北京生活,無論是保暖、交通、或是當地民情等等,正好當做我們這趟旅遊的行前教育。他還特別提到了關於「插隊」這件事,過去聽每一個到過大陸旅遊的朋友們,回來後最常的抱怨就是對岸沒有排隊的習慣,讓台灣的遊客總是感到既困擾又掃興,司機大哥倒是先打預防針,要我們不妨把這個部分也當作「體驗當地文化」的心態去看待,出去玩嘛,凡事不要太往心裡去,一起參與就是了,這樣就不會覺得吃虧或是不開心了。 司機大哥後來告訴我們,他是滿族鑲黃旗子弟。這可真是難得的機率啊,一趟北京旅行居然始於一位台北的滿人司機! (待續) ...
哈蘇週記:第4期 24 03 2012 - 30 03 2012 人見人愛的啵啵。台北友人家。 好一個郊遊天。東北角風景區。 一切從簡。東北角風景區。 回收車。台北市。 鐵皮英倫風。台北市。 師大‧大師。台北市。 只是一抬頭。台北市。 又見樹影。台北市。 Fujifilm Pro160C 全彩現象沖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