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ver Young

Wednesday, May 15, 2013

Vintage posters

小週末夜,我留宿醫院照顧爸爸,睡前,我戴上耳機,從iTunes裡放了AlphavilleForever Young來聽。隔壁床的床頭夜燈穿透隔間布簾在爸爸忽睡忽醒的側臉後頭作為襯底,搭配著80年代風格強烈的電子效果器音色,一股違和感油然而生。

距離爸媽雙雙入院那天已經兩個月了,媽媽動了小手術之後短時間內不能提/舉重物不能彎腰,以家庭主婦的身份來說這樣應該算是半殘,但願後續靠著長期的治療,在不久的將來就能恢復以往的行動力。爸爸比較辛苦,他的復健之路本就長路迢迢,再加上老年各種可能的退化症狀,現在反而是認知方面的功能比肢體上的復健更成問題。生理上的服侍還可請人代勞,但是情緒上的照料卻只能靠家人親力親為。

這段時間以來,我數度想空下時間來把很多體會整理記錄一番,始終都沒能如願,除了在Facebook的一些情緒宣洩(辛苦各位臉書好友了),其他的社群平台與部落格都停擺了很長一段時間。這次,在這首經典老歌的催化之下,突然有了動筆的靈感。

這首歌唱的是青春,以及永遠年輕的想望。不過,諷刺的是,我在YouTube上看到該團前幾年的一場現場演唱,主唱歌聲依舊高亢,在舞台上聲嘶力竭地高聲唱道 "Forever young, I want to be forever young" ,卻掩飾不了身材已然中年發福這項殘酷事實。Forever Young終究只會是一個夢想,或者說是一種理想狀態,無論我們多麼努力、或是多麼認命,現實始終埋伏在看不見的暗處默默地蠶食鯨吞著我們的生命。生命是一場不可逆的旅程,從年輕到年老,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的機會,在這僅此一次的過程中,我們累積著精神層面的質也累積著生理層面的量 —— 長高、長胖、長牙、長頭髮、接種預防針、學習一項新技能或一種新語言、發展新的興趣與創作、自我挑戰、獲得滿足與成就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建立親密關係、累積回憶……。但是當生命進入尾聲之時,過往經歷與獲得的一切又會一樣樣失去、一樣樣遺忘 —— 變瘦、變矮、掉牙、掉髮、器官切除、忘記自己的名字、忘記自己家的地址、忘記親人的臉孔、失去行動能力、失明、失聰、失語、失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竟然不是只有身外之物,向來被看做是人類生命當中最珍貴的無形資產像是思想、智慧、經驗這些,但是若來不及在消逝之前傳遞下去,成為別人故事的一部分,最終也不過是灰飛煙滅。難怪蘇軾早說了 —— 人生如夢。

記得曾經看過一部電影[1],一場起因不明的急性傳染病席捲全球,疾病並不致命,卻逐步奪走了人類的感官知覺 —— 一開始是嗅覺,接著是味覺、聽覺,最後連視覺也無法倖免,只剩肢體的行動能力不變。當生命延續著,卻喪失了平時慣有的感知,造成生活的樣貌有了巨大的不同,人類一時之間不知如何面對如此劇變,社會瞬時失序。

劇中的疾病是虛構的,我甚至對全片淡淡的一股超現實氛圍感到著迷。但當全劇結束後,我再次細想劇中情節,突然發現這場神秘傳染病其實並非虛構,長久以來一直都存在現實生活中。


In Time


父親身體一向健康,除了雙腿較為無力,外出需要有人在旁稍微攙扶,並無其他病痛。但是近年出現的一些身體變化[2],卻是提醒了我正處於一場與時間爭奪父(母)親健康的競賽。這幾年來,爸媽常為了電視的音量爭執不休,媽媽覺得大聲嫌吵,爸爸卻說聽不到;媽媽為了家人健康,燒菜向來少油少鹽,爸爸卻要求要再多加點醬油;爸爸要喝的水、吃的飯、或擦臉的毛巾爸爸都一定要熱一點才能讓他滿意。諸多種種,對照起電影虛構的病症,根本如出一輒。電影裡面給了這樣的症狀一個拗口的學名,我看過便忘,在現實中,我們則稱做老化。少了五官感知,不僅少了些趣味與享受,身體自我保衛的機制也形同虛設,難怪爸爸這幾年總是顯得神經兮兮,讓人抓狂。這般的身體狀態的轉變,旁人若非親自體會,否則很難理解對生活造成的不便為何。因此,電影中的人物由於全數罹患相同症狀,彼此還能惺惺相惜,但我對於父親身體的轉變、與隨之而來的心態變化卻無從感同身受。

感官的知覺失去以後,靠感知所累積的記憶也一併沒了依據。勾起懷舊之情的故鄉曲調、引發兒時記憶的一道菜香、字跡密密的家書……從此都像是別人的故事。然後,忘記住家地址、忘記妻兒的臉孔、忘記自己的名和姓。老實說,爸爸這些日子多少也開始出現了一些失智的徵兆。儘管我不願意用正式的醫學名詞去承認這個事實,但是在言談之中,我的確察覺到他的記憶力就像是關不上的水龍頭,儘管我伸出雙手試圖去堵住那個注水口,卻止不住那水仍不斷地從我指縫中汩汩地流。

隨著耳機裡的這首經典老歌進入了尾奏,音量漸弱漸遠,最終Fade out。生命也是這樣結束的。

* * *

我最近下班後的時間若不是在醫院照顧爸爸,就是在家裡照顧媽媽,或是往返醫院與家裡的路上(通常是補眠,連podcast都聽不下去)。日前大學的同窗兼同床好友難得的返台小聚,我也不得不匆匆結束飯局(依舊感謝好友體諒)。我沒有時間閱讀訂閱文章、拍照寫文或瀏覽Pinterest。少了這些精神生活的養份,我原以為我會枯萎,但是我撐過來了,也許是習慣了,也許是上手了。現在我反而感謝上天給我這段經歷,讓我得以免於樹欲靜而風不止的遺憾,也換個角度體會生命、家庭與愛的意義。如此,我何其幸運。


      


1.^ Perfect Sence (2011)
2.^ Aging changes in the senses. Medline Plus. 11/10/2012

You Might Also Like

0 messege(s)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