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田間的一頓晚餐
Monday, August 18, 2014昨天去了花蓮,在那裡住了一晚才回來。每趟旅行的結束都是不甘不願地步上回程車,不論遠近,在車上即便累了也捨不得睡,也不知自己哪來的一套規則,只要沒到終點站,旅行就還不算結束,於是就硬撐著瞌睡,眼巴巴地看著不斷往後頭跑的美景。今天也是如此。
我真心覺得沒有甚麼方式比搭火車更適合前往東部了,我最喜歡坐在火車裡一路欣賞著山勢的感覺。很多時候,我總覺得這些峰峰相連的山就像是一座巨大而溫馴的動物,頂著天際的山峰就是嶙峋的脊骨,每天有那麼多列車熙來攘往地從她腳下劃過,但她卻不為所動,仍然靜靜地伏在那裏。有些路段,鐵道真的離山好近好近,近得讓我覺得伸手就可以撫摸到這溫柔的大傢伙。
這趟去是為了參加《稻田裡的餐桌計畫》在花蓮大富的一場晚餐餐會,這次我第一次參加這個餐桌計畫的活動,當初在網路上看到時,就很被照片與活動說明吸引,除了特別的用餐地點,其實主辦團隊更多的用心是期待透過活動讓更多人認識這些地方,藉著創造體驗來為農村創造價值,建立人、土地與食物的連結。以昨天活動來說,大富在日據時期是一個重要的蔗田,因此火車站前短短200公尺的街道,不只有普通商家,還有戲院與診所,全村大約有6000多個居民,繁榮程度可見一斑,但是隨著光復糖廠關閉,少了甘蔗的需求,蔗農蔗工頓時失去經濟中心,大量勞動人口外移,只剩下老的小的,據聞當地的小學也都被併校了。昨日出席活動擔任導覽的居民代表說:「就是我們這裡的甘蔗支撐著光復糖廠的那一支煙囪」,不難聽出話語中的驕傲感──中文動詞沒有時態之分,讓這句話還能夠在我們這些外地人面前維持住了最後的尊嚴。
在團隊的帶領下,參加者們走在縱谷間的田間小路前往用餐地點,入席前,每人得先脫鞋,然後留下一張手捧食材的紀念照片,宴席才開始。一場稻田間的晚宴,端上桌的自然都是在地食材,不少甘蔗入菜的料理,還有別處較少見著的甘蔗筍(我愛吃筍!)、醃漬南瓜、聽說是由金針花炸的天婦羅(可惜我沒吃出來,無法印證)、農家自種黃豆的豆漿(真的很香濃)。隨著天色漸暗,工作人員們陸續點上燭光與火把,大家就在完全沒有燈光的情況下繼續聊天與用餐──蚊蟲們也同樣擁有一場屬於牠們的餐會。用餐到了尾聲,所有人一起靜默聽風,做為餐會的句點。
大家在夜色中從田中走回到了田邊的柏油路面,農家的阿伯大聲提醒大家,今天赤腳走在泥土地上,絕對會提高身體的免疫力,今年生病的quota包準將少一次。老實說,昨日搭車下花蓮時還真的頭暈腦脹,也許是週間工作壓力以及長時間睡眠不足的結果。結果一夜過後回到台北,
寫著寫著,時間不知不覺地已經這麼晚了,起床睜開眼後又得面對的是排山倒海的工作。不如今日得睡前禱就是,學會不那麼用力,把力氣留給自己多一點吧。
0 mess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