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die Freiheit // 6. Berlin。柏林

Sunday, May 24, 2015

Brandenburger Tor Berlin

在倫敦那年,同學之間少不了的就是交換彼此歐洲旅遊的經驗。那年歐盟尚未開放台灣旅客觀光免簽,因此,光是想到那些繁雜又耗時的簽證文件與申辦手續,就讓僅僅相隔34公里的歐洲大陸,在台灣學生的心目中,成了一個相當麻煩也有點奢侈的目的地。一旦有人不辭辛勞地踏上歐洲之旅,回來免不了面對同學們興奮仔細地「盤問」。每每這種聚會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聽每個人對不同城市的不同評論──某人心目中的聖地在另一人看來實在不怎麼樣;這人念念不忘的地方,在別人眼中根本不值遠道而訪。有人的旅程是實現,也有的旅程是破滅。但在眾多歐洲城市之中,只有一個城市獲得大家一致的青睞──那便是柏林。

談起大多數的歐洲城市,不外乎都是從幾百年前的某某主義所影響的建築美學風格,或是十幾世紀的某某皇帝所開始的城市規劃談起,隨便一棟建築物動輒幾百甚至上千歲。只有當談到柏林時,我們自動把目光停留在20世紀──20世紀後半葉specifically。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可能很少人care柏林建城年份是1237年,但是大家應該都知道1989年東西德統一。觀光客來到柏林,首要造訪的都是柏林圍牆相關的遺跡;難得在歐洲可以從長得很相像的皇宮、教堂等古蹟清單中喘口氣,難得可以去見證你我記憶中共同經歷過的一則歷史事件。

揮別了集體意識下的那段風暴時期,也付出了家國分裂的慘痛代價,柏林人深知自由與和平的可貴。原本的柏林大學因在冷戰期間被劃入蘇聯政權所管轄的東柏林,結果師生紛紛出走,來到西柏林成立了如今大家所知的柏林「自由」大學。德國更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在於他們從不遮掩過去不光榮的歷史,而選擇大方地展示給全世界的人看,他們如何面對、接受、蛻變。位在波次坦廣場與布蘭登堡城門中間的猶太人紀念碑,德國政府花了10億新台幣來紀念曾經被他們趕盡殺絕的民族,高昂的造價是為了防止新納粹主義支持者的塗鴉破壞,因此採用特殊塗料來保護這些石碑(棺)免於噴漆染色;在2009年重新開幕的新博物館,前前後後共花了超過12年的時間才完工,總花費更高達2.95億「歐元」,以complementary restoration的概念,不去掩飾受到毀損的傷痕,複製出一個新的舊建築物,而僅以當代的手法去銜接填補缺失的空間──這是對整座建築物最忠誠的修復,也是對歷史坦率而堅定的注視。難怪臨行前,朋友千叮嚀萬囑咐,到了柏林,務必要去「看博物館」。

我想,大家所鍾愛的柏林,應該就是這種內省的風度,誠實的勇氣,還有文化的深度與創意的廣度,將不堪的過往化作令人讚嘆不已的樣貌重新綻放。

Charlie Checkpoint
Eastside Gallery Berlin
Berlin
Berlin
Berlin
Die Lichtgrenze
Brandenburger Tor Berlin
Tiergarten
Berlin
Museumsinsel Berlin
Berliner Dom
Berliner Dom
Altes Museum
Berlin
Berlin
Berlin
Berlin
Memorial to the Murdered Jews of Europe

You Might Also Like

0 messege(s)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