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黎巴嫩

Thursday, August 06, 2020


這幾年,出國的機會很多,然而旅遊的次數卻很少。真正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就是黎巴嫩。

對於黎巴嫩的第一印象是波登的節目,他在貝魯特某飯店的陽台,畫面中遠方的機場正在爆炸。我不知戰爭為何物,更無法想像一個以砲火為日常的城市景象。 

後來對黎巴嫩的印象,是在英國很常見到黎巴嫩餐廳,我自行進行了腦補認為黎巴嫩料理必定有甚麼過人之處,才會如此遍地開花。 

砲火與料理,激起了我對黎巴嫩的想像。

2016年,因為不看好當時的感情,所以趕快趁有人陪的時候把想去的地方去一去,不然可能會無止境地一直拖沓下去。至今四年了,我仍然對這個國家念念不忘。

或許是因為踏出機場的第一眼印象夠陌生、或許是因為插旗的喜悅、又或許是因為我用美金支付的車資在過了很多手之後卻還能分毫不差地用黎巴嫩鎊找錢給我的插曲。

我們在七月去,熱得要命,卻還是用腳走過了大半個貝魯特,回想起來好像沒特別做了甚麼事,白天多半是靠雙腳移動,到了晚上才會找間餐廳好好坐下來吃飯,吃過飯後也會去港邊散步繼續走路,只是因為很想知道沿路到底會看到甚麼不曾看過的畫面,所以能用走的就用走的。行走間,我看了許多在陽台晾滿衣物的尋常黃土色樓房、也有歐風的優雅洋房、還有高聳入雲的高級摩天住宅大樓,最怵目驚心的是,一棟棟充滿彈孔、滿目瘡痍的廢棄空屋。

旅行印證了我對黎巴嫩的好奇與想像。在境外遍地開花的黎巴嫩料理,原來是砲火下的無奈,也是強韌的生存意志。

這兩天貝魯特的爆炸案佔據了各種媒體版面,各種猜測的聲音四起,每個人都有精彩充分的論述,只能說,這個年頭,沒有人相信世界上有純粹的意外。然而,真的有一個標準答案嗎?七嘴八舌的正義既撲滅不了爆炸的火焰、黏補不了破碎的玻璃或磚瓦、也接合不了瓦礫下的斷肢、縫補不了皮開肉綻的傷口。新聞說貝魯特現在每日的限電時數是20小時,貝魯特的黑夜,變得更長了。

黎巴嫩啊,人都說花無十日紅,我私心願她無日不春風。

You Might Also Like

0 messege(s)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