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t Memory of Shida Night Market。師大夜市,一段失落的回憶

Monday, March 05, 2012

NTNU Night Market

師大商圈的新聞這陣子鬧得沸沸揚揚,不少朋友頻頻在社交網站發表自己的意見。相比之下,我身為一個師大老人,卻顯得冷感許多,未曾發表過什麼言論,也不太主動關注新聞的後續發展。然而,朋友的一篇留言突然讓我動了發言的念頭,在居民聲張自己的居住品質以及商家捍衛自己事業的對峙之外,我想說的,無關公義、無關任何一方的權益,只是一種出自於對過往事物依戀之下的偏執。

或許有一部份人能懂我的心情,哪怕是只有一小部分。

* * *

似乎大多數極力想保存師大商圈的人們,都堅守一個立場,就是要維護這代表庶民階級特色的巷弄文化。的確,這個地方正是一個以巷弄為經緯而建構出來的帶狀商業地區,只不過,近年來,這塊帶狀地區越來越往橫向擴展,而其中的店面也越變越小、越換越快、越來越像。這裡,真的還有所謂「巷弄文化」的存在嗎?抑或是,這樣一個與其他商圈快要沒有鑑別度可言的商業地區,就是大家極力想保存的「巷弄文化」?

這些日子以來,我之所以看起來如此地置身事外,甚至也沒在朋友圈中看到過任何一位過去曾以師大夜市為家、對師大美食如數家珍的師大人對此事發表過隻字片語,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早已不認得這裡了。一個人最難過的事情莫過於回憶被硬生生地拔除。記得人不在國內的那年,透過網路的轉載而得知政大書城即將歇業的消息,當時心中滿是嘆息。回國後,二話不說地便去了趟師大夜市,誰知道,默默地說了再見的,還有好多好多。現在「師大商圈」充斥的情境咖啡店、異國美食、服飾店等等,都不是過去「師大夜市」的模樣。這些年也回去過幾次,但是一次比一次更令人敗興而歸,因為,每一次的造訪,不過是又發現一個消失的記憶。我想念捧著大台北魯味坐在豆漿店大快朵頤的日子,吃不飽還可以馬上來個饅頭夾蛋;我想念水果大町老闆娘頻頻開發的新口味飲料,而且總是替我們多倒一點;我想念Tea shop的起司豬排飯,與我心目中全世界最無可取代的紅茶滋味;我想念左撇子廚師的吊嘎;我想念永遠找不到一個歇腳處的政大書城;我想念一個人不知道吃什麼的時候就去吃的老孫,還有大碗公牛肉麵;我想念三十塊就可以飽餐一頓的一元自助餐,我甚至想念巷子深處的寧靜......或許我描述的師大夜市,對更早期的學長姐、以及當地居民來說,已經有所出入了──我相信師大夜市這些年來的轉變,讓每一個人都各自有一段自己記憶中師大夜市的樣子。但是,起碼當年我們還稱之為師大「夜市」的時期,這裡不是靠著琳瑯滿目的服飾吸引著觀光人潮,甚至,平日多以師大學生為主要人潮的這個地區,根本很難跟「流行」二字做出聯想,哪個人不是穿著拖鞋與寢室便衣就出來覓食的?過去師大夜市的異國美食,是為了安撫大量僑生思鄉之情的東南亞料理,而不是指清一色供應西式餐點的酒吧。夜市裡唯一的連鎖品牌,大概就屬便利商店與入口處的那家屈臣氏。

我想,已經很難去追究到底師大夜市是如何變成現在的模樣,很難去追究,究竟何時,師大「商圈」這個名稱正式取代了大家記憶中所熟悉的師大「夜市」。既是以資本掛帥的商圈為名,就遑論在地文化。真正的師大夜市早就被眼前這批牟利者啃食殆盡,當現在這群手繫黃絲帶的人大舉攻佔這塊地區的時候,那些經營多年的老店家,似乎連反擊的手都還沒機會伸出去。可以確定的是,師大夜市是一點一滴、無聲無息地消失在你我記憶之中的,根本連眼淚都來不及掉,何來抗爭之有。

現在的師大商圈,並不等於師大夜市。起碼在我心中,這兩者不能如此理所當然地畫上等號,這是曾經身為4年師大人的最後一點堅持。我知道這很無聊,很無所謂,但我想,這樣的區別或許可以讓一些義憤填膺地反對師大商圈結束營業的人們釐清,究竟,在這個議題上,你所強調的文化,是在地的、屬於居民與其他以當地為家的人的文化,還是批著巷弄的包裝、卻把這裡的銀子一箱一箱往外地搬的商業文化?你所捍衛的,究竟是師大商圈,還是師大夜市?

You Might Also Like

0 messege(s)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