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mberg, 陰雨。 * * * 波昂之後的行程,我們打算開車移動。因為從班堡開始的接連幾天將造訪一連串的小鎮,開車的行程比較自由,時間的彈性也比較大,最重要的是,絕對不能錯過德國無速限公路的駕駛體驗。為此,我也第一次換了國際駕照,摩拳擦掌期待著坐上駕駛座的那天。 就在要去拿車的路上,我的錢包竟然被偷了。雖然現金不算太多,但是金融卡、證件這類東西一旦掉了,還是有許多不便之處以及一部分損失。想想還真諷刺,我從扒手的一級戰區西班牙與義大利全身而退,沒被偷也沒被騙,不該少的銀子一毛也沒少,卻在聽起來相對安全的德國被下手得逞,甚至還是連當地人都覺得安全的大學城市,心理有一股說不出的嘔。然而那時並不知道,掃興的事情這才開始接連上陣。 從波昂前往班堡的路上,好巧不巧會經過Leica工廠。安排行程時已經決定要繞過去看看。萊卡的魅力畢竟還是不小,讓不愛開車的男友願意為了這個決定多花上最少兩個小時的時間只為瞧上一眼。所以我們在GPS的帶領之下,順利地抵達了。 這裡能逛的其實只有展示廳,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用真正萊卡相機排列出來的Family Tree。這裡沒有紀念品可以買,所以我們就拍了幾張到此一遊照,以及拿了很多本免費的、製作精美的brochure,然後帶著「將來發財一定要來花到爽」的春秋大夢,就重新上路了。沒想到,這一上路,事情就不對勁了。 才剛上高速公路,我們的GPS開始任性地反覆說著「失去衛星訊號」,而且,真的,畫面動也不動了,無論怎麼將它重新開機,它仍舊堅稱「失去衛星訊號」。就算我們把窗戶打開,拿著它偷偷把手伸出窗外試圖降低它被金屬物遮蔽的面積,這玩意絲毫沒有一點反應。習慣依賴科技產品的我們,此時身上沒有其他資料可以輔助我們在茫茫的公路系統中行走,我們兩個就在不知道哪條路往哪裡去的情況下,繼續以平均時速160km向前行駛,直到路上出現往Bamberg的指標為止。 在國外開車,與男友的分工是這樣的,他負責應付交通規則,我負責找路認路記路,要是在萬事順利的情況下,兩人可以各司其職共事愉快,但是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合作就會受到考驗。當兩人都無法心平氣和地說話時,每句提醒或每個建議都會讓對方聽起來充滿敵意。譬如說,「開慢一點啦!現在開那麼快也不知到要去哪,開慢一點搞不好等一下GPS就好了」,這句話只會讓對方覺得「被嫌」開太快了;或是像「我當然知道出口在那邊哇!可是後面就有一台車我要怎麼切?」,這句話聽在一心找路的人耳裡,卻成了「你根本不懂開車!」這類的潛台詞。最後,就在上上下下高速公路之際,我在他的Blackberry下載了Google map,然後靠著不怎麼即時更新的即時定位,在錯過很多個路口、外加很多次的迴轉,並且完成我們在德國的第一次加油之後,終於還是抵達了當晚下榻的旅館。只是,天已經完全黑了。 雖然旅館的C/P值爆表,但是找路的精疲力盡與高速行駛在黑暗與濃霧之中的危險早就讓我忘記了當初想來體驗急速狂飆的興奮。兩人都還沒從彼此的語氣平復,我這下子連同早上掉錢包的嘔氣一起併發。當晚在梳洗完後,我雖把一身的疲累洗去,沒想到取而代之的卻是劇烈頭疼,大概是車上開窗給風吹的。隔天醒來,除了映入眼簾的是令人沮喪的烏雲,我還發現我居然感冒了。 陰雨的天氣就像生病的身體一樣讓人提不起勁,而陰雨中的班堡也完全沒有風景照中那般閃耀動人。我們在雨中把市中心逛了一圈,聊表心意般地簡單拍了幾張照片,便驅車往下一個目的地前進。班堡的市中心不大,若沒有特定的入內參觀,這樣也就可以了。 ...
年前收到一封許久未見的朋友捎來的信息,估計她是從我網路相簿中一批去年秋老虎時節去台南玩時所拍的照片推測著我移居台南了,她先是問了我是不是搬去台南了,「如果是,還是真有福氣!」她說。這句話我聽著不免覺得有趣。是啊,我也是這麼覺得的,如果能定居台南還真不錯,可惜我還沒有這福氣。只不過,大家對台南這股嚮往的默契,究竟是打從何時開始的?畢竟她這麼寫著,就沒打算我會有可能會否定她的意思。我相信學文史的人,天生就向著充滿故事的地方聚集。但是福氣二字,似乎是隱隱約約地流露出她身為外地人對台北多年生活下來的結論。而我身為台北人,好像除了認同,也沒別的。 ...
Köln, 多雲時晴。 * * * 登山愛好者收集世界百岳高峯,我則偏愛攻頂各地的大教堂。 我從來就不是一個愛運動的人,也沒有維持運動的習慣,平常趕個幾步路就會氣喘如牛,但每到一個城市我都忍不住要去爬一下當地最高的教堂。當年去巴黎雖然攻頂的是艾菲爾鐵塔而非聖母院,但畢竟也算是當地最高的地標。那時帶路的法國友人相當堅持一定要用雙腳爬上去才算數,很認真地說是坐電梯上去就遜掉了,而且票價有差,爬樓梯的票價比較便宜。當時年紀還小盤纏有限,衝著票價便宜一點就答應乖乖爬樓梯了,現在還記得爬鐵架樓梯那種腳下空空的感覺,總讓人覺得心裡毛毛。 在歐洲,每個城市的教堂往往都是天際線上最具代表性的一道剪影。科隆大教堂堪稱是全世界第二高的天主教堂,也是我們特地前往科隆的唯一目的。從波昂坐火車過來,一走出火車站就可以看到大教堂矗立在面前,完全為旅客們省去了可能浪費在找路的體力。 當來到這尊哥德尖塔式的黑色龐然大物跟前,讓人不自覺地有些腿軟。順著樓梯爬其實是沒什麼難的,但最辛苦的部分是爬到一半需要喘口氣的時候,身在只有一人寬的狹窄樓梯、身後整串人龍絲毫沒有停下腳步的意思時,自己總是被逼得不得不繼續前進。而且樓梯常常不只狹窄,很多時候根本是繞著一根柱子打轉似的旋轉樓梯,不只是累還有點暈。這時候唯一可以稍稍感到安慰的就是,很多看起來高頭大馬身材壯碩的老外在連續轉了幾十圈、幾百階以後,也照樣上氣不接下氣、大喊Jesus Christ。爬過這麼多間教堂下來,每當大腿開始不聽使喚時,我總是懷念起利物浦大教堂,利物浦教堂建了登頂電梯,讓旅客可以輕鬆優雅地攻頂,眺望利物浦港口與海景。 這座全世界第二高的教堂爬起來果然也比先前爬過的許多教堂來得不簡單。除了幾百階陰暗的旋轉樓梯是基本配備以外,就在頭頂突然出現一陣光明、正以為即將抵達終點之際,原來只是一個暫時歇腳的平台,平台正中間豎立了一個長得像鷹架一般的中空鐵梯,不知道怎麼的,向來沒有懼高症的我,看到這幅景象突然有點腿軟,鐵梯向來給我一種不牢靠的感覺,總覺得不是無法耐重就是會被風吹垮,此時腿酸到微微顫抖的感覺還在,不禁懷疑自己哪來的自信可以征服得了科隆大教堂。 最後靠著在心中默默對自己的信心喊話、一路默念「我不怕高」,總算是來到了塔頂,至高之處的風光,自然是不同凡響,近處可將整座城的街道設計或是都市規畫一覽無遺,遠處可眺市區之外的天然地景,相當值得這一路的體力。在教堂的東邊,是貫穿德國的萊茵河,而腳下就是來時的火車站,科隆是德國第四大城,往來的火車班次自然也頗為頻繁。 這次好不容易,我終於多攻下了一座大教堂。下一步呢?當然是轉身走原路下樓啊! ...
Bonn, 晴。 * * * 喜歡的感覺常常是沒來由的。即便是我的錢包是在波昂被偷的,這個城市仍然是整趟旅行最讓我留連忘返的地方。這樣說吧,如果要在整趟旅行中選出一個城市來久住,波昂會是我的選擇。 在旅行之中與各個城市的相會,總靠很多因素來牽成。對於一地的印象是好是壞,可能並非全然因為城市本身的條件,純粹就是運氣、天氣、旅伴等等外在的因素的交叉影響。就像前一站Boppard本該是風景如畫的地方,我卻只遇到陰雨天氣;或者是滿懷期待慕名參加一個熱鬧慶典,還在入場前先被不肖商人削了一筆,遊興絕對大打折扣。 在波昂的三天,天天都是令人振奮的大晴天,這的確讓波昂在我心目中的起始分數立於不敗之地。這個城市規模不太大,我們下榻的旅館也就在市中心的廣場旁邊,與貝多芬故居同在一條街上,附近滿是餐廳、商店,散步個十分鐘左右就到了波昂大學。由於沒有行程的壓力,因此每天出門就是漫無目的地散步,走累了就找地方坐下來歇歇腿,看著這個城市的一天,有意無意地參與著當地人的日常生活。 我最喜歡來到大學草坪上曬太陽。國外的校園多半沒有圍牆,任何人都可以隨意走進一間大學約會溜狗溜小孩,但這裡跟城市裡的其他開放空間仍有著一絲絲的不同,這種不同,大概是來自於一種由學生散發出來的自信與自在──在校園中,隨處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學生坐在路邊的地上,時不時傳出一陣陣爽朗的笑聲,也許此時路邊一輛腳踏車騎過,可能是一個熟識的朋友,大家一陣驚喜、招呼、擁抱,短暫交談個幾句,再彼此道別。我躺在草地上,看著天空、聽著周圍的聲音,隨著太陽的入射角越來越大、建築物照在地面上的影子越長,為了追逐陽光,我必須一直挪動我的屁股,直到最後一絲光線也掉到了地平線以下,我才依依不捨地起身,走回廣場買一隻gelato,回去旅館。對了,一家位於Market Square旁的冰淇淋店大概是另一個為波昂加分的重點。這家賣的義式冰淇淋,有著莫名美妙的口感,比起正統義式gelato多了一分creamy的綿密,卻仍然保有gelato該有的清爽滋味(天啊,我最怕奶味重的冰品了)。更重要的是,這裡賣得比義大利還便宜得多。 陽光、草坪、冰淇淋,便足以讓波昂在我心中立於不敗之地。至於貝多芬,突然好像沒有那麼重要了。 ...
Boppard, 陰偶雨。 * * * 不知為何英國總要背負著壞天氣的印象,這趟下來,我覺得德國完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當我們的火車終於來到萊茵河畔,前一秒我才彷彿透著陽光見著了河面上閃爍著傳說中的萊茵黃金,下一刻馬上烏雲遮日。 停留Boppard完全是衝著傳說中全歐洲最美的地方之一的萊茵河中段,但是沒了陽光,再美的風景褪了色,總是有點失落。勉強帶上相機,沿著河濱步道慢慢地走著,還是希望能為此行的第一站捕捉一些色彩。 萊茵河中段是德國重要的葡萄酒產地,而萊茵河景觀同時也帶給沿岸許多小鎮觀光的附加價值,Boppard這個小鎮也不例外,大多數的旅館都沿著riverside walk比鄰而居、並且打著浪漫河景房的招牌來吸引遊客的青睞。飛了半個地球過來,我正愁天公是否作美,賞給我一個日出大景,相較當地居民天天在河岸散步溜狗,家家戶戶都是河岸第一景水岸第一排,門前的庭院還不用扣公設,這般景色就只是尋常起居的背景。 距離日落時間還剩最後一小時,天空突然撥雲見日。隔天就要換冬令時間了,每天可要提早一小時天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