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ondon

Start of a Day // 早晨

我特別喜歡這張照片,那是五年多前一個二月的倫敦早晨。 大清早的倫敦市中心感覺還沒醒,那天我沿著泰晤士河北岸步行,就像是用手指輕撫一個睡臉的輪廓,偶而呼嘯而過的車聲就像是應著我的觸摸所發出的鼾聲。要不是那天同學們心血來潮把大家約在市中心的Tate Britain博物館討論作業,我可能至今仍與無緣得見倫敦這樣的面貌。於是我趁過馬路的時候在路中間拍下這張街景。 都市人總是對夜晚比對清晨熟悉,從入學開始一直到退休之前的人生,我們習慣了把個人的時間與自我的空間都留給夜晚,以至於早晨總是象徵意義大過於實際意義:象徵時間不停推移、象徵日子總會過去,新的希望逐漸靠近、想要忘卻的事情逐漸遠離,當現實中的煩惱已經多得無法負荷、所有事情都無法掌控的時候,起碼明天總會準時到來。不過,當明天理所當然地來臨時,我們從不好好迎接,因為我們還需要更多睡眠來稀釋前一夜的種種,荒唐的、痛苦的、私密的,於是就讓早晨自便,恕無法招待。日復一日。 這兩日看護阿姨因病告假,因此我自己在醫院照顧父親。由於病人服藥、治療、進食都有固定時間,一旦有所耽擱就會整日大亂,因此我必須起得很早,上緊發條跟上醫院的作息,假設六點左右起來,一個階段告一段落大概也已三四個鐘頭過去,才歇個腿喘息一下,送餐人員又紛紛開始分送午餐,宣告下一回合已要開始。我趕上了早晨,但早晨終究還是在我手忙腳亂中溜走了,早晨來過的證明是一個個藥水空杯、與醫療耗材的空包裝。 今天要向32歲的人生告別,明天我將又增添一歲。如果可以,我希望從今後都能從容不迫地陪著父親一起迎接來日有限生命裡的每一個早晨。 敬,早晨、明天、與生命。 ...

Continue Reading

Berlin

An die Freiheit // 6. Berlin。柏林

在倫敦那年,同學之間少不了的就是交換彼此歐洲旅遊的經驗。那年歐盟尚未開放台灣旅客觀光免簽,因此,光是想到那些繁雜又耗時的簽證文件與申辦手續,就讓僅僅相隔34公里的歐洲大陸,在台灣學生的心目中,成了一個相當麻煩也有點奢侈的目的地。一旦有人不辭辛勞地踏上歐洲之旅,回來免不了面對同學們興奮仔細地「盤問」。每每這種聚會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聽每個人對不同城市的不同評論──某人心目中的聖地在另一人看來實在不怎麼樣;這人念念不忘的地方,在別人眼中根本不值遠道而訪。有人的旅程是實現,也有的旅程是破滅。但在眾多歐洲城市之中,只有一個城市獲得大家一致的青睞──那便是柏林。 談起大多數的歐洲城市,不外乎都是從幾百年前的某某主義所影響的建築美學風格,或是十幾世紀的某某皇帝所開始的城市規劃談起,隨便一棟建築物動輒幾百甚至上千歲。只有當談到柏林時,我們自動把目光停留在20世紀──20世紀後半葉specifically。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可能很少人care柏林建城年份是1237年,但是大家應該都知道1989年東西德統一。觀光客來到柏林,首要造訪的都是柏林圍牆相關的遺跡;難得在歐洲可以從長得很相像的皇宮、教堂等古蹟清單中喘口氣,難得可以去見證你我記憶中共同經歷過的一則歷史事件。 揮別了集體意識下的那段風暴時期,也付出了家國分裂的慘痛代價,柏林人深知自由與和平的可貴。原本的柏林大學因在冷戰期間被劃入蘇聯政權所管轄的東柏林,結果師生紛紛出走,來到西柏林成立了如今大家所知的柏林「自由」大學。德國更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在於他們從不遮掩過去不光榮的歷史,而選擇大方地展示給全世界的人看,他們如何面對、接受、蛻變。位在波次坦廣場與布蘭登堡城門中間的猶太人紀念碑,德國政府花了10億新台幣來紀念曾經被他們趕盡殺絕的民族,高昂的造價是為了防止新納粹主義支持者的塗鴉破壞,因此採用特殊塗料來保護這些石碑(棺)免於噴漆染色;在2009年重新開幕的新博物館,前前後後共花了超過12年的時間才完工,總花費更高達2.95億「歐元」,以complementary restoration的概念,不去掩飾受到毀損的傷痕,複製出一個新的舊建築物,而僅以當代的手法去銜接填補缺失的空間──這是對整座建築物最忠誠的修復,也是對歷史坦率而堅定的注視。難怪臨行前,朋友千叮嚀萬囑咐,到了柏林,務必要去「看博物館」。 我想,大家所鍾愛的柏林,應該就是這種內省的風度,誠實的勇氣,還有文化的深度與創意的廣度,將不堪的過往化作令人讚嘆不已的樣貌重新綻放。 ...

Continue Reading

Oxford

Nostalgia。寫在英國行之前

六月份要去一趟英國,牛津是行程第一站。 曾經短暫因為一個短期的case在牛津住了三個禮拜,從此對這個城市就有莫名的偏愛。那是七月的頭三週,英國的夏天再怎麼熱,對我們亞熱帶國家的體質來說都是舒爽宜人,早晚甚至還有一些涼意。每天早晨我經過Magdalen Bridge上朝著市中心的方向前去,陽光是蜂蜜色的,前一夜沒睡飽的瞌睡蟲就在步行當中不小心被我遺落在半路上。傍晚,整座城市在夕陽餘暉中顯得金碧輝煌,美麗地讓我覺得連去超市買雜貨、或是在奔跑中追趕公車都覺得幸福地奢侈。 在英國只待了一年,但回來已經五年了,以時間所累積的慣性來說,我應該已經擺脫所有的英式習性,好比說等公車與過馬路等時候再也不會看錯邊,或是英文的腔調、用語、甚至拼音都自動被公司的microsoft office糾正回美式拼音。曾經一位英國朋友來台時,就在聊天之中說我講的是"American"而非"English",幾年下來,我看我的American應該是愈發道地了,最近幾次打電話去英國,竟然發現自己對British Accent所能接受的"動態範圍"也已變窄,一旦遇到外地腔,我可能反應間就要再delay個兩秒。英倫歲月在我的生命數線中漸漸從一個線段縮為一個點 我在想,也許未來的某一天,我會在日復一日的庸庸碌碌中忘了這蜂蜜色的陽光,或是宜人涼爽的夏季早晨,而逐漸習慣到哪都搭電梯、巷口就有24小時超商的便利,導致對生活的容忍度降低,也忘記在細節中修剪自己(吧),只剩一捲一捲的底片作為那段日子曾經存在的證據。 ...

Continue Reading

Couple

Prewedding Photos。Ruby & Wade

能夠幫身邊朋友拍下他們生命中重要階段的照片,總是讓我心中充滿感激。在拍照的過程,自己好像是擁有某種特權,可以參與、或是搶先觀賞這些畫面。那天天氣很熱,大概是今年以來第一次這麼熱的天氣,但是能夠與好朋友在嬉笑中完成這些照片,是非常難得的紀念。 這次幫祿來裝上Kodak E100vs,正片當然要交給全彩。那天走進店裡,老闆反應還頗大,說我是有多久沒有過去了!兩天後過去取件,老闆還很慷慨地offer我數位輸出,臨走前也特別交代,希望下次我不要隔這麼久才去。當然,如果可以,我也希望。 我們高中同學的感情一直非常緊密,也多虧了這幾年大家陸續成家立業以後,活動範圍反而又更集中的關係,聯絡感情更加地方便。畢業出社會以後也已差不多十年,Ruby與我的興趣與工作性質、人生經驗也都更相近些,家也住得近,這些年,她就這樣陪著我跌跌撞撞地走過人生中好多重要的起伏,我想我可以很有自信地說,我們對彼此都比自己各自的另一半還坦白,在某層面來說,甚至也更加依賴。今年她終於要將人生大事作個了結(哈!)希望此後我們都離幸福更靠近一大步。知道我在說甚麼吧,張阿馬! 最後得謝謝網路名人與暢銷譯者雙棲強者昌昌團長的友情幫忙!非常榮幸能夠一起拍照喔!也謝謝新娘幫我們拍了一張俏皮的合照。 揮汗如雨的攝影師們 Cheese! ...

Continue Reading

En Voyage

An die Freiheit // 5. Aqua。桌上風景

Bread 手工麵包 Canape 迎賓小點 Foie Gras & white nougat Grape, goat cheese & foie gras emulsion 鵝肝與牛扎糖 葡萄, 羊奶起士, 鵝肝露 Loup de mer & green vinaigrette Pistachio, celery, olives, grilled bell pepper, elder capers, berries & vinegar 狼鱸與青油醋醬 開心果, 西洋芹, 橄欖, 烤甜椒, 酸豆, 莓果與酸醋 Skate wing & poached Gillardeau oyster Oyster-velouté, water spinach & marinated artichocke 鰩魚翅與水波吉拉多蠔 鮮蠔濃湯, 菠菜與醃漬朝鮮薊 Norwegian scallop Leek with...

Continue Reading

En Voyage

An die Freiheit // 4. Wolfsburg。沃夫堡

福斯汽車的創立,緣自於納粹德國為了響應當時擴大的公路交通網而試圖開發新汽車市場的一個構想。1930年代,德國的汽車業以生產高級車為主,因此全國只有百分之二的人口擁有自用車。當時,包括保時捷在內的許多汽車設計師都希望能生產出價格親民的車輛,好讓更多一般民眾都能擁有一台自己的車子。直到1937年,希特勒採用了保時捷的設計,也就是後人所熟知的福斯金龜車的原型,並且明確地指示這些車子要能「乘坐兩名大人三位小孩,時速可達100公里,價格要與當時的機車售價相當」,並且伴隨著一項「每週存5馬克」儲蓄計畫。1938年,德意志勞工陣線成立了福斯汽車公司,在渥夫堡建造新的工廠。 當福斯公司在1994年開始為了2000年的漢諾威世博構想如何展示品牌車系的製造過程時,順帶造就了這個Autostadt汽車城的誕生。汽車城是一個主題園區,有福斯集團底下每個品牌各自的展示館、還有展示了從古到今各式車型的時光博物館Zeithaus、汽車塔(交車中心)、集團論壇等等各式各樣造型新穎、線條簡潔的建築,週邊還有運河,整個園區環境非常怡人,若非展示的都是汽車,根本很難想像這裡是座重工業城。 會來到這裡,是因為各大音樂廳通常在星期一二都沒什麼演出,因此,打算用這裡的美食來打發沒有音樂會可聽的空檔。沃夫堡的三星餐廳Aqua,就在我們下榻的旅館當中。我們點的是八道式菜單,儘管菜單中有一些我平時不敢恭維的食材像是肝或鴿肉,但是那天卻是每道菜都讓我意猶未盡。我留下了菜單與照片,往後還可圖文對照著回味。近日再找個時間把照片與菜單一併整理貼上。 我倒是想起,老闆就曾鼓勵過那些自認不懂古典音樂所以拒絕欣賞的人說──「在你現場聽過這些頂尖樂團演出之前,千萬不要說你不喜歡古典音樂,那可能只是因為你從來沒有聽過真正好的音樂」。而那晚之後我的體會是,那些我平常所不敢嘗試的食材,在品嚐過真正的廚藝所烹調出來的菜餚以前,千萬不要說自己不喜歡吃那些東西,那很可能只是一直以來都沒有人把那道菜煮好。 ...

Continue Reading

Subscribe